域外 | 留学的孩子你好吗?
摘要:本文作者,一位母亲,去探望女儿时,不经意间走进了正在海外名校留学的中国孩子的内心。 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她见到的是一颗充满煎熬,孤独抑郁,痛苦无助的灵魂。
在飞越大洋的返程航班上,心潮难平的母亲写下了下面这个故事。
关于这位母亲的传奇身世,我们讲述完这个故事之后,再慢慢告诉您,这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我去哈佛商学院上了一个星期的全球商业领导力培训班,课程结束后没有当天回上海的航班,恰逢周末,决定去华盛顿看一下上大学二年级的女儿。
这是周五的晚上,我去酒店放下行李就直奔大学附近的一家上海餐馆。一推门,我还没站稳脚跟,从一片窸窣嘈杂中只听到老远传来女儿安娜喊着妈妈的清脆声音。我向里望去,刚坐在里面酒吧边上和老板娘闲聊的女儿已经起身,穿过餐馆里几十个客人的目光,直奔过来将我紧紧地抱住。我刚下飞机又经过了一周的熬夜,一副蓬头垢脸的疲惫,本有点觉得难堪,却见灯光下的女儿光彩照人,神采飞扬,心里一下高兴起来。
女儿似乎又成熟长大了,她穿着一条我二十几年前买的牛仔裤,一件十几年前买的无袖上衣,拎在手上的红色大棉袄也是我怀她那一年买的。(这一点上我们倒是越来越像我的母亲,所有衣服都是循环利用,而且女儿现在最讲究的就是如何尽量节省地球资源。)
她一身最美丽的装饰就是她充满着自信和活力的笑脸。久久的拥抱过后,安娜先拉我去见老板娘打招呼,老板娘见了我自然是夸我女儿漂亮礼貌,然后安娜又拉我去二楼预定的座位。还没坐稳,我们就进入我们固定的程序:我点菜,她有说不完的话,也有提不完的问题。
我刚点完菜,母女俩就抢着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等着菜到齐的十分钟内,我把我在哈佛的感想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而她也把她现在包括学习、课外活动,与男同学、女同学相关的话题全盘托出。正准备全身心投入我们的佳肴时,我很随意地问她最近有没有烦心的事情。
“有,妈妈,” 安娜放下筷子,突然双眉紧皱,“我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我抬起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原来是这样的。安娜在学校组织的学生纪律委员会充当“陪审员”。学校的纪律委员会一般由老师,行政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定期或不定期裁决对有问题的学生的处罚。这些学生问题一般都不构成刑事或民事犯罪,但却都牵涉到各式各样的道德和学校纪律一类的事项,譬如同学之间的各类骚扰,或是孩子常年旷课或抄袭,或是民族纠纷,等等。
如果某一个孩子遭举报了,这个委员会有权进行调查和裁决,最后的裁决都有最终效应。有的孩子会被定为无责,有些会被罚取消某些资格、成绩,甚至勒令退学。
一个孩子一旦被举报、被调查,他会被委员会“孤立”起来:他可以正常上课,但不能随便和人说话,找人去玩,等等,但是他允许申请一位“指导员”并和这位“指导员”说话。
就这样,有一位被举报和孤立的同学指名要安娜做他的指导员。为了保护这个同学,我姑且把他的名字叫做“开心果”,也省略一些故事细节。
开心果极其聪明,出生于中国某一沿海地区的豪门,很早就被父母送到美国的顶级私立中学读书。开心果在物质上什么都有,唯独缺乏被爱的感觉,早年被父母送去美国,在他的心目中那是父母不要他了。
他想方设法地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注,在挣扎中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年纪轻轻就靠安眠药睡觉,并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因为开心果的抑郁症,他被学校特别批准一个人单住一间宿舍,也承担(昂贵的)单间房的费用。
出于对爱和关怀的渴望,开心果会为学校里新交的朋友做任何事情,为他们出钱出力、也关注他们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把握尺度,被有的同学视为讨厌,继而被告骚扰,进而被“孤立”。
安娜把大致的情况讲完,接着告诉我,她最担心的是开心果会寻短见。我一听变得紧张,赶紧问安娜有什么依据。她说开心果经常会说自己的生命如何没有价值,吃了药以后曾几次和她说过,只有死亡才能给他新的开始。
我听得几乎屏住呼吸,问安娜有没有向其他人报告。她说因为保密承诺,这是委员会不允许的。我马上想起前年在香港XX大学一个学生跳楼的事情。我认识的一个孩子是那个跳楼的学生的好朋友,因为内疚自己没有事先想到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防止悲剧,她心中留下长久的痛苦和阴影。我和她深聊多次并鼓励她去帮助死者的家人,尤其是死者一个未成年的妹妹,她后来真去做了才慢慢开始走出心中的阴影。
安娜说得眼睛红了,我听得心都紧了。我也担心开心果会干傻事,又担心一旦出现意外,安娜会承受不了这样大的责任。于是我向安娜提出晚点要去看看开心果。
看得出,安娜有些释怀,毕竟她自己也是孩子啊,碰到这样的事情,该是多大的压力,大人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我走到她身边搂搂她。她扭过头来,说,“妈妈,真心的,真高兴你来了!还有,因为有你的爱,你不知道我感到自己多么幸福!你不知道大学校园里有多少孤单不幸的孩子。”
结完账,我俩勾肩搭背地走去学校,我心里一路都觉得温暖又不平静。
周五晚上的校园灯光明亮,来来往往的学生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走在安娜身边,她的神态又变回阳光自信,我的脸上也因而写满了快乐和自豪。
安娜先带我去校园里的电影院看La La Land。我们晚到了,安娜的室友爱玛和伊萨贝尔给我们在大屏幕前面的地毯上占了一小块领地,我半躺在一大堆孩子们之间,心中的幸福真是难以言表。
随着剧情和音乐的起伏,我身边的七八个孩子们有时候在扭动身体,有时又在默默流泪,流着流着她们又轰然大笑,那真是肆无忌惮的青春!我观察了一下周围,有七成女孩儿,三成男孩儿,但几乎都是白人孩子,忍不住想,那些华人的孩子,他们是在读书吗,还是在玩电脑,或是正在经历着抑郁和孤独?
看完电影,大家说笑疯癫地跑回宿舍。我和安娜跑得慢一点,一进门,爱玛和伊萨贝尔已经开始打扮自己准备去城里疯玩,还一定要拉着我和安娜同去。安娜和我对视了一眼后谢绝了。大寒冷的天,她们穿着无袖衫和裙子就准备往外奔,被我强行拦在门口让她们穿上大衣。还好,她们很给面子,走时两人分别把我抱一下,银铃般地笑着闹着跑了。
安娜抓紧时间看了一下电脑,脸上又是满脸疑惑。她告诉我,她收到了一封委员会的邮件,他们通知她,因为她被选为这个案例的陪审员,她不能继续当开心果的指导员。我想了想,告诉她一定要处理好这件事情,要好好向开心果解释,也要趁机让管理会知道,在收到这个邮件之前她已经和开心果聊过,而且她认为开心果特别需要关心和指导,否则她会为他的状况担忧。
安娜起草了两份邮件,分别给委员会和开心果。我们一起过一遍后她把邮件发了,似乎轻松一些,我也替安娜稍稍松了口气。于是我们下楼去见开心果了。
我们敲门时,开心果正在房间里看录像。他一定还没看到邮件,但安娜已经短信通知他要带妈妈来看他。哎,怎么说呢,他站在门口,赤着一双还有点婴儿肥的脚,头发也乱乱的,一看真的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他见到安娜和我时一脸不知所措的高兴。我们没有进屋,安娜拥抱了他一下,我用力地握了一下他的手。我看着他的眼睛,想抓住机会说几句有点分量的话。
我说,“开心果啊,安娜说你好聪明,她向你学到好多,我要谢谢你呢。” 他听了似乎很高兴,马上又低头说可惜他的父母不来看他,也不喜欢他。我等他抬起头来一字一句地说,“怎么可能呢,不喜欢你怎么可能让你上这么好的大学?我小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好久都以为我爹妈不要我,后来才知道我其实是他们心中的宝贝呢。不管你父母来不来看你,你也是他们心中的宝贝。”
我看得出他有点对我将信将疑,又趁热打铁地说,“不管怎样,我以后每次来看安娜都会来看你的。你不许干傻事的,知道吗?”
他居然像小孩一样腼腆地笑了,还点了头,又羡慕地对安娜说,“你和你妈妈真像,你们关系真好。真好。”
我也不知道再说点什么。我问他要不要我回国后和他父母联系,他说不用了。安娜和他抱抱,我和他握握手,我们告别了。安娜和他拥抱的时候我心想,安娜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孩子。
从开心果宿舍出来,我们在电梯口碰到两个高高的小伙儿,其中一个,他有一双深邃的蓝眼睛,对安娜说,“安娜,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孪生兄弟,他在康奈尔大学。”那孪生兄弟带着一副眼镜,清秀的脸显得充满灵气,又神态自如,很大方地伸出手来和安娜握手,还潇洒地分别重复了一下自己和安娜的名字。
安娜指着我对他俩说,“这是我妈妈。” 靠在墙上、正在手机上写邮件的我抬眼看了一下这兄弟俩,心想,“我千万不能说出什么不酷的话来,让安娜的形象减分。” 我心里偷偷地乐着,也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并一一握手,然后又显得毫不在意地只顾着自己的手机,随他们仨说笑。
到我们离开学校时,已经过了深夜十一点半,看得出,安娜很高兴。我们决定慢慢走回我住的酒店,一路在冷风中聊聊天,当然也得聊聊刚碰到的这俩男孩儿......
这短短的一个晚上发生了好多事情,我暗自庆幸我来了。虽然女儿独立坚强,似乎她已经不需要我了,但我显然给她的冬夜送来了一点点的炭火和光明。我感谢我的女儿,她让我知道生命如她可以如此甜美多姿,她的勇气和爱心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值得珍惜。
一个晚上我所经历的偶然,都是前世今生未来的必然的因子。人生的目标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靠大脑思考,用心来掌舵,再让手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一大早我又要离开女儿,这一夜,如人生无数个晚上,将变得无关紧要,但我想,等上了飞机,还是把这些文字记下来吧。
记下来,为我和女儿在一起度过的时光,为我心中珍贵的记忆,为我这人美心更美的女儿。
记下来,我希望开心果能渡过难关,走出忧郁,挖掘自身的价值,并拥有能感受到爱和快乐的人生。
记下来,我想让所有开心果的父母们看到。
如果你有儿女在国外名校,或者你正在千方百计地想送你的儿女去国外留学,请一定想想你有没有从小给TA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让TA拥有强大的内心;你有没有培养TA在国外名校,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独立学习、社交和挣扎的能力;还有,你的孩子到了国外,TA有没有可以去哭诉的对象和地方;最后,万一你的孩子走投无路,你有没有给TA留着、并且让TA知道TA还有一条随时可以回家的路。
万一开心果是你的孩子呢?
2017年2月18日
写于华盛顿飞往东京的旅途中,匆匆。
(原载xwgong 简书作者 ,本号获许推送。)
本文作者龚湘伟。
作者简介:
龚湘伟,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哥伦比亚商学院EMBA,在欧美工作和生活多年,曾是瑞士罗氏公司中华区最年轻的高管,精通中英德三国语言,曾在新泽西州荣膺“杰出企业女性奖”,目前担当着某巨型跨国企业全球华人女性的最高职位,一位从三湘四水的益阳小城走出去的美女总裁。育一双杰出儿女的单身母亲,业余喜欢写作。
左一是女儿安娜,右一是外婆。
一九五七祭
最新阅读:
一个魔幻神奇的世界
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新三届公众号推广交流
微信号:james_gz7
合作电话:13570472704